logo-8
心安婚姻感情諮商
心安觀點
感情婚姻幸福,我們守護。經驗豐富,精準分析,有效實踐。
免費諮詢
心安觀點

為什麼我為家庭付出這麼多,卻被孩子嫌棄被老公背叛?

在網上看到一位當媽的記錄自家的日常生活。她包餃子,包好一批後煮了,給兒子盛了20個,給老公盛了30個,讓他們先吃。自己繼續包,但餡兒不夠了,只包出10多個餃子,剩下的面搟了點面條,自己湊合著吃完了。辛苦大半天,自己只吃了點餃子和面條的大雜燴,但看著父子倆吃得滿足,自己也挺高興。

最後她很感慨,「是不是人當了媽之後慢慢都會變成這樣子(吃飯都先緊著自己的老公孩子)?」

看完之後,我很不理解,且大受震撼。她居然是用很為自己驕傲的語氣講出這些的,覺得自己能做到好吃的先緊著老公和孩子是一種美德,而且是只有當媽的人才會本能迸發的美德。但很抱歉,我沒有看到美德,我只看到了廉價且毫無意義的自我感動。都什麼年代了,誰還差那一口吃的,再說餃子也不是什麼吃不起的美食,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刷存在感真是太愚昧了。當然,她自己愿意愚昧,外人也沒什麼話好講,可如果她把自己的行為上升為「當媽的都這樣」,我覺得必須糾偏一下。我可以代表我自己,以及我身邊的諸位閨蜜宣言:我們當媽的絕對不會這樣。當媽的不該這樣。當媽的最怕這樣。

在區區一頓飯中,她觸犯了諸多婚姻家庭的大忌。第一,割裂家庭關系。包餃子一個人包也就算了,也許孩子有作業,孩子爹有工作,那吃餃子為什麼要人為的分出兩波呢?正常的家庭都應該是等人齊了,一起煮,一起拿碗筷,一起吃,這是生活的一種儀式感。吃飯其實是很重要的家庭活動,大家在一起吃吃飯,聊聊天,互相布菜添飯,其樂融融便於增加感情。她這樣的安排搞得吃飯好像就是完成任務一樣,你們先吃,吃完你們趕緊走人,錯過了一次重要的溝通交流環節。

第二,制造家庭成員特殊化。餃子準備的餡不夠全家人吃,這很正常,再有經驗的主婦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。那為什麼不能全部包完,大家一起分吃餃子和面條呢?憑什麼在餃子數目不夠的情況下,孩子和男人必須先吃飽吃好,讓做飯的人最後只能剩啥吃啥?如果她這個人就是喜歡吃面條那也無話可說,問題是她自己也覺得自己忙了小半天,卻只落得個吃大雜燴的結果是遺憾。她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老媽子,家裡二等公民的位置上,孩子和老公都比她尊貴,配吃更好的。

如果我有這樣一個媽——我還真有這樣一個媽,其實作為她的孩子是非常痛苦的。有好吃的好穿的買給她,她會各種推讓,「我不喜歡我不要不要為我花錢」,每次都和打仗似的強買強賣,她貌似不求回報,實際上非常難以取悅。她要的遠不是好吃好穿的那麼簡單,她要的是她永遠都是一個受難者殉道者,我們永遠都欠她的,在她面前永遠渺小。當她不高興的時候,她會隨時把自己的這些「犧牲」當做譴責我們的證據拋出來,力證她是多麼的無私,而我們是多麼的自私。第三,培養不懂感恩的白眼狼。她能自然的這麼做,那爺倆能心安理得的在她面前吃光了餃子,說明那二位已經有白眼狼的潛質了。這是長期處於被溺愛,且不需要回報的環境中,人的一種必然反應。當她人為的在家庭中制造出了兩個階層,讓丈夫和孩子覺得她就是不需要得到關照和疼愛的,他們付出愛的本能會被遏制,久而久之,在情感上將變得更加的麻木不仁。她的孩子是男孩,長大後,他一方面可能不會去愛別人,漠視他人的感受,另外一方面,會影響他對感情的認知,他覺得伴侶應該像他媽那樣對他。抱著這個標準去找對象,容易打光棍。

總之,這位網友的事情雖然不大,但引發我很多感慨。女人應該如何當媽,其實本沒有一定之規,個人有個人的選擇。不過需要我們警惕的是,試圖將當媽的推上圣壇,強調當媽的就要為孩子和家庭做出犧牲,否則就很不稱職,是古代男權社會教化女性的一種方式。比如小朋友的看圖識字中,媽媽永遠是圍著圍裙端著飯菜的慈愛婦人。這種對媽媽形象程式化的設計,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,認為媽媽就是忙家務給自己提供一日三餐的那個人。這背後隱含著對於女性的成見和權益的剝奪——男性就應該社會的,女性就應該是家庭的,女人做了母親就應該是廚房的。所以不做飯的媽媽會被說。不在家裡帶孩子的媽媽會很愧。失婚後不需孩子的媽媽會被說。但是,現在是什麼時候了?不是男人沙場、女人安於家的時候了。

去年一對小姐弟被父親放下樓,有些網友不管青紅皂白,上來就說那個姐弟的媽媽,「失婚了為什麼不需孩子,。」給人家的傷上撒鹽。別說失婚後她要了孩子,就算她不,她的孩子就該被害嗎?為什麼失婚了媽媽應要孩子,對爸爸卻沒這樣的?美國格洛麗亞·斯坦能說過:「名詞和規由位高重者管,位卑言輕者只能有形 容詞。」當將媽媽成了一個形 容詞,是枷鎖、保守,那麼對媽媽的歌頌,也成了要女人為了母親這一詞而牲,將一個本應是自由的女人留住了那裡。所以我們每一個當媽的都應想自己那些膚淺的毫無意義的自我情結,那些並非本能,而是後天的教化和規訓。正是那些在自我的媽媽,把本來深沉的母愛都搞的廉了,成了一場道強買強賣。當媽的請先愛自己,從自己的身份中獲得自我愉悅,然後再來愛孩子和丈夫。連自己都不愛的人,當不好這個媽。撰文:小莉老師作家、情感類心理諮商師,一枚斜杠中年碼字工,喜好解讀復雜情感迷局,關注女性獨立與成長,已出版《晚睡談心》、《幫你看清已婚男人》、《你配得起更好》、《你的愛怎麼了》。